-
-
- 2023-05-08
- 2023-04-07
- 2023-04-01
- 2023-03-29
-
-
- 2023-04-25
- 2023-04-25
- 2023-04-25
- 2023-04-25
- 2023-04-25
- 2023-02-05
-
- 2023-03-27
- 2023-03-15
- 2023-03-06
- 2022-11-18
- 2022-11-07
- 2022-11-04
-
- 2023-05-15
- 2023-05-12
- 2023-04-23
- 2023-04-21
- 2023-04-14
- 2023-04-13
-
- 2022-10-26
- 2022-09-16
- 2022-04-20
- 2022-04-20
- 2022-03-11
- 2022-02-10
- 2022-05-23
- 2021-12-23
- 2021-12-23
- 2021-11-08
- 2021-09-30
- 2021-09-23
-
-
- 2023-04-28
- 2023-04-17
- 2023-04-07
- 2023-04-03
- 2023-03-28
- 2023-03-21
- 2023-03-16
-
巍山人大:打好监督组合拳,助力文旅产业发展
2022年,巍山县人大常委会聚焦“产业”这一关键词,首次对全县文旅产业发展及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开展“三问一评”工作监督。随着各项监督措施的扎实推进和既定计划的有效落实,全县旅游发展思路举措更加清晰务实,秩序服务更加规范优质,设施环境不断改善提升,全县上下齐心抓文旅、联动抓文旅的氛围更加浓厚,全域旅游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格局逐步形成,为培植壮大全县文化旅游主导产业、打造百亿级产业积蓄了力量,夯实了基础。
聚焦“高效”,强化服务保障
一是高位推动,组建工作专班。常委会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抽调机关业务骨干4人组建“三问一评”工作组,高位推动、队伍精干打牢了工作基础。
二是精心谋划,制定系列文件。提前通盘考虑,认真总结历年“三问一评”的流程经验,先后制定出台了“三问一评”监督总体方案和一问、二问、三问工作方案,分别明确了计划制定规范、专题询问组织办法和满意度测评投票统计规则等系列支撑制度,为整体“三问一评”工作扎实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台帐管理,适时掌握进度。提前设计表册,制定工作模版,建立台帐资料,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对接联络,强化沟通对接,及时共享信息材料,确保了具体业务流畅、规范开展。
聚焦“精准”,科学确定计划
一是找好“切入点”。产业是发展的“牛鼻子”,巍山“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123N”的产业体系,百亿级文旅产业是“1”。县人大常委会“三问一评”以文旅产业作为切入点,既是巍山人大首次聚焦产业发展开展的“三问一评”,又是新一届县人大常委会的开山之作,充分彰显了巍山人大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责任担当,体现了与县委政府同心而行、同频共振的全局观念。
二是找好“平衡点”。“一问”计划制定前,提前介入、倒推工作,及时与政府及相关部门座谈沟通、分析研究,细化文旅产业发展重点措施,结合人大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和“三问一评”监督的特点,提出纳入人大“三问一评”监督的重点工作和项目意见反馈政府研究,以政府研究并最终确定的重点工作和项目作为人大“三问一评”监督的内容,实现了政府目标与人大意见的有机结合。
三是找好“支撑点”。巍山人大历次“三问一评”监督均聚焦于项目建设,而产业发展涵盖范围更广,更加系统全面,项目建设仅为其中之一。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县人大常委会聚焦旅游要素保障(吃住行游购娱)、创建旅游品牌和宣传营销3个方面,确定了27项内容(17项重点工作和10个重大项目)作为“三问一评”监督重点,打破了以往仅靠抓项目建设来监督的传统模式。同时坚持“大处着眼、细处入手”,不拘一格,从工作查缺补漏和注重必要性的角度出发,所确定的监督内容中,既有“小”到开通专线车、明码标价、培育规上企业等内容,也有“大”到规模投资过亿的文旅重大项目。
聚焦“辣味”,做精专题询问
一是“质重于形”。坚持询问对象服从于工作需要,聚焦问题短板,专题询问所确定的询问对象,有涉及宣传营销任务的县委部门,有涉及小吃品牌打造、南诏王宫建设等临时工作机构,也有涉及乡村旅游发展和项目实施的属地乡镇人民政府,打破了巍山历次专题询问主问政府及工作部门的传统,增强了各乡镇、各部门齐抓文旅的责任意识,汇聚了全县上下大抓文旅的强大力量。
二是“广开言路”。在确定询问问题时,坚持多管齐下,既注重依靠工作组日常调研收集整理,又主动对接县产业发展督导组“取经”、专题座谈查摆问题,还向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和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发函征集询问问题,切实畅通了渠道,确保了询问问题来源广、质量高,确定的20个询问问题(13个口头和7个书面询问问题)直击痛点、抓住要害、代表性强。
三是“综合权衡”。根据问题来源不同,进行综合分析,整合问题,合理确定询问人。从保护积极性出发、部分询问问题交回提问人现场提问,从特定问题“回避”考虑、涉及利益关系的问题另行指定询问人,站在增强代表性的高度、有的询问问题交由一线辖区组成人员或代表来提问,所确定的询问人既有常委会及机关组成人员,也有乡镇人大主席和社区领导,还有来自基层一线的企业主和人大代表,实现了询问人的优化配置。
聚焦“实效”,做实问题整改
一是“快交快办”。对于在开展日常调研中发现的一般化问题,从提高办理时效的角度出发,现场发现、现场交办,及时跟踪、适时回访,确保相关问题在具体工作推进中及时解决整改。
二是“限时反馈”。针对常委会会议审议中提出的问题,及时吸收、视情况采纳,列入调查报告,出台审议意见,明确时限、限时督办,并作为开展满意度测评的重要依据。
三是“文来文往”。13个口头询问问题,实行“闭卷考”,会议现场询问、现场作答,会后修改完善并形成政府正式文件报县人大常委会。7个书面询问问题,实行“开卷考”,在县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会议后,与13个口头询问问题同步以正式文件发文县人民政府,由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研究作答,并在规定时限内形成政府正式文件报县人大常委会,作为开展满意度测评的重要依据。
四是“专题协商”。紧盯回应群众关注和社会关切,以提升人民群众和游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目标,县人大常委会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在今年“三问一评”监督中,首次针对特定问题引入协商机制,对开通东莲花和巍宝山专线车并常态化运行这一既定计划任务开展工作协商,通过搭建平台、畅通渠道,让各方利益体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达到了沟通思想、凝聚共识的目的,最终实现了专线车开通并常态化运行工作任务的优质高效完成。
文图:巍山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张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