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3-03-18
- 2023-03-15
- 2023-03-14
- 2023-02-16
-
-
- 2023-02-05
- 2023-02-05
- 2023-02-05
- 2023-02-05
- 2023-02-05
- 2023-02-05
-
- 2023-03-27
- 2023-03-15
- 2023-03-06
- 2022-11-18
- 2022-11-07
- 2022-11-04
-
- 2023-03-22
- 2023-03-14
- 2023-03-14
- 2023-03-14
- 2023-03-06
- 2023-03-03
-
- 2022-10-26
- 2022-09-16
- 2022-04-20
- 2022-04-20
- 2022-03-11
- 2022-02-10
- 2022-05-23
- 2021-12-23
- 2021-12-23
- 2021-11-08
- 2021-09-30
- 2021-09-23
-
-
- 2023-03-28
- 2023-03-21
- 2023-03-16
- 2023-03-16
- 2023-03-10
- 2023-03-06
- 2023-03-03
-
推动人大代表活动阵地高效运行的思考
□ 田 飞
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关于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要求建设代表联系群众的工作平台和网络平台。云南省截止2019年,全省代表活动阵地建成14380个,其中,建在州(市)、县级人大机关代表之家60个,建在乡镇(街道、农场、园区)代表工作站1427个,建在村(居)委会(社区)代表联络室12893个,实现了代表活动阵地在乡镇(街道)和3人以上人大代表的村(居)委会(社区)全覆盖,切实畅通了代表联系群众渠道,为五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各地人大代表活动阵地建成运行至今已有两年多,充分利用好人大代表活动阵地,对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丰富代表履职平台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各地要以代表活动阵地为中心,组织基层代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人大代表的政治站位,促进代表高质量履职,更好发挥基层人大代表作用,努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每一位人大代表都要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观念、法治观念、群众观念,发挥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服务群众中发挥好人大代表作为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代表应当充分利用活动阵地,积极向选民和群众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宪法、法律法规以及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等。
要明确界定功能定位。代表活动阵地是一个载体、一个工具,并非无所不包,不能任何事情都往里面放。要明确代表活动阵地的“一专多能”的作用,“一专”指代表活动阵地主要功能应当定位为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依法将收集的意见转化成高质量议案建议,通过议案建议交办、督办等法定程序促进问题解决;“多能”指代表活动阵地将同时打造成代表学习培训的阵地、服务群众的平台、宣传教育的窗口、收集民情民意的载体,这是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拓展代表履职领域、提高代表活动质量的有效途径。其中“一专”应当是所有代表活动阵地都具备的基础功能,“多能”则看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加自己所需的功能。
要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要本着方便群众、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原则,科学确定代表活动阵地规章制度。例如,规定每位代表不限形式就近联系群众的次数,要求每位代表为群众提一件好议案或建议,代表活动阵地群策群力每年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几件民生问题等等,科学安排代表接待群众,定期走访、日常走访、按需约见相结合。例如,昆明市五华区先行先试建立代表工作站制度,规定每个月15日为代表接待日,日常由联络员接待群众,确保工作站规范运行。基于此,在上述要求执行比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再继续拓展延伸,如以主题活动为抓手,做到每季、每月甚至每周一主题活动;以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报告履职、座谈交流、学习培训、法律咨询、法制宣传等为切入点,进一步抓好规章制度建设。
要发挥好互联网作用。在目前信息社会极度发达的情况下,代表联系群众已经不仅仅依靠实体空间来承载,通过电话、微信、邮件等虚拟方式亦可以方便地沟通交流。例如,可以通过推出“有事找代表”微信公众号、建立微信群等方式,有效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帮助在外的代表能随时接到群众的反映,为原选区选民服务,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各地代表活动阵地这个实体空间全面覆盖后,还需要再次突破空间限制,让人大代表无隙联系对接群众,在现有的“代表履职平台”功能基础上,加大开发力度,完善功能模块,逐步延伸至每个代表活动阵地、每位代表,推广至周边群众方便联系代表,推进“虚空间”与“实空间”的紧密融合。
要健全意见反馈机制。建立群众意见收集、汇总、交办、督办和反馈的工作机制,注重对代表活动阵地活动的策划和引导,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群众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探索在代表议案建议交办之外,建立更为简单、便捷的代表反映群众问题的有关意见的交办、督办和反馈工作机制,努力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群众很多所提的问题仅涉及个人利益,作为代表解决不了的,仍要做到热情接待群众,引导群众走信访或者法律渠道解决。
要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代表活动阵地建设运行质量高低,与领导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比如,可以建立州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挂钩联系代表活动阵地制度,经常性督促指导代表活动阵地建设和运行;积极推动州市、县、乡党政主要领导参加代表活动阵地组织的各类活动,起好带头示范作用;探索开门搞创建,吸收在本土的一些老代表、退休干部、社会贤达参与代表活动阵地专题活动,聘请退休老同志担任代表活动阵地的管理人。此外,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为代表活动阵地的高效运行充实配备相关工作人员。
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微博微信等媒体,扩大宣传受众面,特别要注重加大对代表活动阵地周边群众的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的群众走进代表活动阵地,使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对代表活动阵地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更多地支持代表开展好工作,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合力。
(作者单位: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