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    任:     张剑萍

     

     


    副主任:      靳汝柏     洪云龙

     

                       王正林     字云飞

     

                       李郁华     彭云宁

     

                   

     

     

     

    秘书长:     李绍唐

    常委会领导

    主任动态

    张剑萍  主任

    党组分工:主持州人大常委会党组全面工作。
     

    常委会分工:主持州人大常委会全面工作。

  • 发布动态

    审议意见

    通知公告

    决议决定

    预决算公开

    人事任免

  • 立法动态

    立法计划

    意见征询

    立法规范

  • 监督动态

    法规实施
    三问一评
    调研报告
  • 代表风采

    服务平台

    代表工作
    人大代表名单
  • 理论动态

  • 机关活动

    规章制度
    学习园地
  • 回到顶部
  • 88888888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从产值税收视觉 看加快我州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

网站首页    理论研究2    从产值税收视觉 看加快我州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

 赵鸿灿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尤其对我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期对我州经济社会发展调研发现,我州经济总量增速在全省位次逐下滑,发展基础薄弱、产业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制约外,与建筑领域的产值、税收 “双流失”不无关系。可以说,建筑业在我州经济总体规划中未真正摆在突出的位置或者说我州尚未把建筑业视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来培植和打造,个时期出台的扶持和倾斜有关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很少涉及建筑产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也导致建筑业对我州经济增长和税收的贡献作用没有很好发挥。

从产值视觉看,我州建筑领域的产值每年都被大量“外统”。根据统计政策,只有在州注册的建筑业施工企业法人才能在我申报其产值,域外企业在我承建的项目产值不能统计到我仅以重大综合交通建设项目为例,大理州境内3条铁路和8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都由外地建筑企业囊括承建,2020年完成投资340亿元,最保守的30%的建筑安装投资测算,至少贡献100亿元的建筑业总产值,而这些产值几乎全部流向了外地。

从税收视觉看,我州建筑领域的税收同样每年都在大量“外流”。2016年5月1日起,建筑企业纳税方式由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企业只在项目所在地预缴2%的增值税,其余税收向企业注册地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从这些年的实际情况看,各建筑企业在扣除进项税抵扣后,增值税税负率5%6%左右,也就是说,凡是州外的建筑施工企业在我州承建项目,企业在我州只预缴2%增值税,3%至4%的增值都在外地交纳,换句话说就是外地建筑企业在我州创造的增值税中我州征收额不到40%,60%以上都流失到州外。可用一个直观形象的例子来说:外地建筑施工企业在我州承揽了100亿元的建安工程,我州最终能征收到的增值税只有2亿元左右,至少3至4亿元的增值税都流向了外地,这还不包括随之流失的附加税种。更有甚者,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因办税成本问题,未主动向我州税务机关申报缴纳税款,而选择回注册地申报缴纳,这样的话,这些项目工程的税收就全部外流

近年来,由于州内本土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弱,大项目建设多由外地企业唱“主角”,据不完全统计,外地建筑施工企业占我州的市场份额在70%以上,也就是说,我州完成投资的所有项目中,70%的建筑业产值入统到了别的地区40%甚至更多的税收流失到了州外,与此同时,我州本土建筑企业到外地市场承揽项目拿回GDP和税收少之又少形成了全州建筑行业GDP和税收外流多、回流少的困境。

实践证明,建筑产业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基础作用、带来巨大效益、产生深远影响的产业,从发展的角度看,建筑产业是创造GDP多的产业,从财税的角度看,建筑产业是创利税多的产业。当前,各地行业新政纷纷出台,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我州也应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注重学习外地经验,紧密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谋划加快我州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要突出建筑产业的支柱地位。建筑业是推动州经济高速度高质量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和驱动力,加快建筑业发展首先要深化对建筑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要像抓工业一样抓建筑业,像抓税收一样抓产值,像抓营商环境一样抓市场培育,像抓百亿大项目一样抓建筑业总部引进,千方百计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要学习借鉴江苏、浙江等建筑业发达省份经验,将建筑业列为重点支柱产业,持续完善“十建筑产业发展规划尽快研究制定包括本土企业培育、外地企业招引、产值税收奖励等一系列培育、孵化、扶持和壮建筑业的政策措施推动我州建筑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

要重视扶持培育本土建筑企业。将培育壮大本土企业和招大引强外地企业集团作为加快我州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引擎,花大气力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持之以恒推动全州建筑产业行稳致远。就目前我建筑业市场发展现状看,外地实力强、资质高的建筑企业对本地建筑业企业造成严重冲击。尤其是数量较多的本土低资质企业,时常陷入低资质—承接工程受限—达不到提升资质要求的工程量而无法提升资质—承接工程受限的死循环中。因此,要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影响建筑企业发展硬要素和软环境问题,着力推动建筑行业走向质效双提的转型发展道路建议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相关部门或县市政府应考虑在项目招投标阶段,对参与工程投标的已在本地进行注册并且纳入统计数据库的建筑业企业给予更多的加分或者优惠政策。支持本地民营建筑企业与央企、省企开展合作,共同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这一方面提高本地企业的中标率,给予本地企业更多的机会,培育壮大本地企业另一方面也增强外地企业来大理注册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企业在我承揽工程后税收和统计数据“双流失问题同时也更能真实客观的反应我建筑业市场发展的水平。

要全力打造建筑龙头企业。我应大力培育和打造高资质和千亿级企业,加大高端产品的研发力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支持企业改革重组,引导企业强强联手、强弱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全力打造综合实力强、资产规模大、社会信誉好、建筑产值过千亿的大型建筑企业或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积极支持建筑企业“走出去”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在推送信息、搭建平台等方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本建筑业企业走出、省外开拓市场创造条件,提升本施工企业在外建筑业中的知名度、竞争力和影响力。特别要集全之力扶持1-2家有实力、有开拓精神的建筑业骨干企业在国际国内树立叫得响、得住的大理品牌”。

要认真研究高含金量的激励政策。很多发展得好的地方,除了良好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外,往往都以严格有效的政策奖励机制和承诺兑现机制,搭建“税收洼地”和“GDP洼地”。比如,四川雅安等地对建筑施工企业晋升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奖励,对在当地注册的建筑企业,按其年产值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且不设上限;四川遂宁、宜宾、江苏盐城和福建三明等地对总部经济企业的扶持力度也很大,明文规定对在本地注册的企业,按其相关税收地方部分的30%—80%予以扶持,天津宝坻区甚至以地方部分的100%奖励企业;同时,很多地区还专门针对本地注册企业在外地实现的产值、税收,按更高比例给予奖补,或专门制定“一事一议”奖补政策。与之相比,我州相关职能部门对此关注不够、研究不深,缺乏积极有效的应对之策,关联产业的产值、税收引进少、流失多,不仅州外的产值、税收拿不进来,州内铁路、高速公路、大型水利设施、市政工程及其它领域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产值、税收更是大头外流。建议州级层面要加强领导,组建专班深入研究相关政策,及时制定既符合国家法规又有利于促进发展的激励政策措施,加大宣传严格兑现,确保我州建筑产业扶持政策整体最优、体制最活、企业得实惠最多,以此持续提升我州建筑产业的战略竞争能力。

要大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积极引进优秀建筑业企业在我设立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功能型总部,鼓励工程承包企业在我设立独立核算的子分公司,通过多措并举加快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在这方面有很多利好政策可以运用、外地好的经验做法可以学习:从政策方面看,国家税务总局针对“营改增”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出台了(2017)11号公告,如果说“营改增”政策彻底关闭了税收属地征收“这道门”,对建筑业发展滞后地区造成严重冲击,那么,国家税务总局(2017)11号公告则是为这些地区开了“一扇窗”,我州应举全州之力精准施策,最大限度发挥好“这扇窗”的作用。从外地经验看,安阳市林州为发展建筑业设立了“建筑业总部大厦”,政府为增强吸引力和辐射力,让建筑企业在这里免费入驻。同时,凡是在林州注册的建筑业企业,一次性给与20万—25万奖励资金,以此吸引大量外地企业来本地注册。另外,还在大厦内设置专门管理机构,集中各建筑业相关行政窗口,集中办公,下大力气优化企业注册、税务申报、资质办理、税收缴纳、司法咨询等流程,为建筑业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从省内州市来看,红河、临沧、文山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2021年12月,红河、临沧、文山三州市大手笔招引云南建投在一个月内成立了红河公司、临沧公司、文山公司,形成了企业和政府“双赢”的格局,如此一来,包括大理州在内的其他州市的GDP和税收都会跑向红河、临沧和文山。对此,要结合本地实际,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把建筑产业作为招商引资重头戏,大力实施建筑业“总部经济”战略,推动建筑业集群发展,打造政策“高地”、服务“洼地”,吸引央企和省外优质建筑企业到我设立总部或区域中心,同时,鼓励外来投资商实施的建安工程交由我州本土建筑企业承建,我州建筑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要高位统筹推进。州、县市要成立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系统研究加快我州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强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二要形成工作合力,加快建筑产业发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庞大系统工程,可以说只要涉及工程项目的单位和部门都是责任主体,全州各级各部门须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财政、发改、统计、税务、住建、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同时,涉及项目工程的各单位各部门都要站位全州经济发展大局,在项目工程发包、合同谈判磋商等整个过程中切实负起责任,为GDP和税收增长献计出力,以此形成加快推进全州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者系大理州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2021年12月23日 09:0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