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3-03-18
- 2023-03-15
- 2023-03-14
- 2023-02-16
-
-
- 2023-02-05
- 2023-02-05
- 2023-02-05
- 2023-02-05
- 2023-02-05
- 2023-02-05
-
- 2023-03-27
- 2023-03-15
- 2023-03-06
- 2022-11-18
- 2022-11-07
- 2022-11-04
-
- 2023-03-22
- 2023-03-14
- 2023-03-14
- 2023-03-14
- 2023-03-06
- 2023-03-03
-
- 2022-10-26
- 2022-09-16
- 2022-04-20
- 2022-04-20
- 2022-03-11
- 2022-02-10
- 2022-05-23
- 2021-12-23
- 2021-12-23
- 2021-11-08
- 2021-09-30
- 2021-09-23
-
-
- 2023-03-28
- 2023-03-21
- 2023-03-16
- 2023-03-16
- 2023-03-10
- 2023-03-06
- 2023-03-03
-
对大理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 高志宏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项关联度高、综合性强的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业,将为提供就业,引入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帮助人民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把大理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的定位中,大理发展文化旅游更为迫切。
大理文化旅产业发展还存在着存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是文化旅游规划没有形成整体性。规划多,但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之间缺乏有效对接,一些景区项目同质化,“多规合一”研究利用不充分,规划执行不严格,导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设重点不突出。
二是文化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高端酒店少,文旅企业“小、散、弱”,城市品质不上档次,文化旅游投资多元化效果不明显。
三是旅游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一些传统产品转型升级慢,旅游产品互补性不强,缺少对旅游者产生强大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
四是文体、文旅融合还停留在浅层次层面。文化设施、体育设施没有充分得到有效利用,队伍建设还需强化,体育文化资源开发营销不够,没有真正形成有国内国际影响力、市场吸引力的体育特色赛事品牌,体育文化对旅游的贡献率不理想。
五是土地、林地、规划等要素保障不到位,政策起伏变化大,导致项目落地少推进慢,项目招商与落地难矛盾突出。
要做好大理州文化旅游这篇文章,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对规划要高度重视
规划是方向是旗帜,要高水平制定国际旅游名城规划,把苍山洱海打造成5A级景区,打造中国最美乡愁带。规划要注重总规与专项规划及详规的统一,要重视总规、专项规划与“多规合一”之间的衔接。规划到位利于知道在哪些区域可以做文化旅游项目,哪些区域不能开发和建设,从而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度,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和投资效果。规划执行好可以避免同质化项目扎堆,避免项目见子打子和随意性。要在规划引领管控下,走“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路子推进项目建设。在符合规划要求下的重点项目一旦确定,必须成立专班落实,制定时间表,划出任务图,挂图作战,联审联批,倒逼时间,力争重点项目建一个成一个。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
一是要实施好大理至攀枝花、至瑞丽的铁路,大理至楚雄、至临沧、至攀枝花及宾南、大漾云高速公路建设,做到交通“内引外联”,特别要下决心实施好大理口岸机场建设,只有实现口岸机场建设并开通口岸机场,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对外开放,只有把航空优势真正发挥出来,才能为建成国际旅游城市迈出坚实一步。二是要围绕洱海生态廊道旅游产品建设好周边村庄的停车场,县市要认真分析重要旅游景点特别是县城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停车难的问题。只有“铁公机”的建设做到最优,才能给游客提供最安全有效的出行条件,只有出行便捷,大理的文化旅游产品和商品才卖得出好价格。
三、品牌打造是核心
一是要打造好旅游线路产品品牌。要围绕大滇西旅游环线规划,制定自驾游精品线路,推进“一带三道”康旅项目建设,把特色商贸、康养度假、高端酒店等业态融入文化旅游布局,把12县市的精品景点串联在一起做成产品销售。要鼓励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比如推出民俗风情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历史文化名城游、中国最佳爱情表白游、农耕文化大地艺术体验游、团建游等,培育“旅游+”产品,拓展文化旅游空间,挖掘参与性、体验型的产品,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到大理旅游的卖点。二是要打造好节庆品牌。节庆活动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和载体,凝结了民族和地区物质、精神、社会等层面的元素,是展示与传播地区形象的平台。“三月街民族节”“漾濞核桃节”“石宝山歌会”“巍山小吃节”“国际影会”举办多年,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拉动消费、宣传区域发展的有效手段。举办节庆活动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知名度和展示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特色,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寻找商机,锻炼、培养文艺旅游骨干人才队伍,使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价值属性融合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三是要打造好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小镇品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就大理而言,利用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特色小镇的资源,发挥好博物馆、农耕文化展示馆场、方志馆、美术馆、收藏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就更为显得重要。要讲好大理故事,挖掘南诏大理历史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名人文化、英雄人物传奇文化、战争史诗文化、民俗风情文化、生态民俗文化,激励国内外作家用大理的文化资源创作出像《五朵金花》《天龙八部》等一样的精品,让大理的文化成为大理旅游的灵魂。四是要打造好民宿品牌。大理民宿是大理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理民宿旅游经历了无序发展、环保整治的博弈与阵痛、不讲规则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在理性回归的今天,面对疫情和旅游市场的波动,现在的民宿投资者和经营者反倒显得更有思想更有情怀,这是历史的进步,也是大理民宿的成熟。要加快出台《乡村民宿客栈管理发展规划》,引导大理民宿在保护村落肌理、维护村庄建筑风貌方面做得更有温情更有温度。打造一批精品星级客栈,让农民可以就近就业,让旅游者在民宿中有故事可听,有活动可体验,有事情可做,有书可读,有心情可发呆。要加大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业内人士和游客的参与度,激发行业活力,把民宿培植为连接三产的平台,培植为生态农业、优质农产品的销售和消费空间,培植为中小微企业、服务型企业、手工业产品的栖息之所和农业经济延伸展示的纽带。五是要打造好体育赛事品牌。要千方百计引入国内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力争将苍洱地区打造成为全国、全省高原训练基地和特色体育赛事中心,为文化旅游发展和城市形象塑造注入新活力。以场馆建设为依托,拓展户外特色体育项目,积极举办苍山攀岩、登山露营、徒步越野、定向穿越等户外运动,申办格兰芬多自行车、山地车、沙滩排球、皮划艇、跳水、中长跑、竞走、国际马拉松、历史文化名城乒乓球赛、全国舞蹈大赛、龙舟邀请赛等赛事,使大理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聚集地。引导支持国际国内旅行社与相关协会、俱乐部合作,丰富户外活动产品,最大限度吸引外地客源市场到大理。也可以组织大理人游大理,定期组织举办体育摄影、环洱海生态廊道游、环洱海自行车骑行、迷你马拉松等活动,用赛事提升大理旅游文化品牌形象,让特色体育运动成为大理文化旅游发展的助推器,让“项目经营体育、项目发展体育、赛事营销城市”的理念在具体的实践运用中对大理文化旅游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要素保障是基础
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文化旅游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要增加对文化旅游业的引导性投入,加大财政的扶持力度,可以建立文化旅游发展基金,积极发行旅游债券,每年安排文化旅游发展专项经费,支持优秀的文化旅游企业做强做大。应制定和出台具体优惠政策和措施,多形式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文化旅游项目。对于外来投资者投资高端酒店和投资其他文化旅游项目,一定要明确土地、林地、环保的要素保障,解决好投资者的后顾之忧。
五、思维观念的碰撞融合是希望
文化旅游业覆盖了“行、游、吃、住、购、娱”诸要素,文化旅游要发展,一定要有产业意识、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开放意识、市场意识、全局意识、人才意识和超前意识,只有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树立人人都是大理文化旅游形象的观念,才能为文化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氛围。人是生产力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一个部门一个地区最有效的无形资产,优秀的人才是做好一切事业最根本的保障。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拥有一批会管理能服务的管理者队伍,拥有一批专业素养好懂市场运作的行业人才队伍尤为重要。在队伍建设上,要大力培养名编导、名演员、名作家、歌唱家、舞蹈家、灯光师、音响师,特别要培养文化旅游创意策划人、营销运作操盘手。既要爱惜本土人才,更要尊重外来人才,要把本地人与“新大理人”融合在一起,为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相互启迪、共同为大理文化旅游发展取长补短、出谋划策创造条件。
六、坚持不懈做好宣传工作和行业监管工作
知名度就是生产力,要重点做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巩固的宣传,做好“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旅游、优质旅游产品的宣传。在制作折页、模型、编写旅游宣传材料、出书、拍摄电视专题片、刊登文化旅游专刊、参加旅游交易会和旅游商品会、举办笔会和歌会等传统宣传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着力打造智慧景区,通过微信、抖音等新媒体,运用携程、支付宝、飞猪、饿了么等平台,广泛宣传大理的文旅资源,形成线上线下宣传新格局。要树立诚信就是立足之本的理念,对文化旅游企业进行诚信监管和诚信评价,对传统景区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推进旅游数据化、智能化,以最严格旅游管理机制,实现最佳旅游体验。加大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做到常规监督和专项执法相结合,推动综合执法,守护好大理文化旅游的“金子招牌”。
在大理,文化旅游是一产二产三产的粘和剂,文化旅游作为支柱产业的重要性已经没有争议。置身于这片散发着历史书卷的土地,置身于这方山清水秀的幸福家园,我们坚信大理的文化旅游发展,一定会有充足的阳光、雨露、空气和土壤,一定会有不断优化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和文化环境,只要充满信心,真抓实干,大理文化旅游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大理州人大环资委)